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江苏高考 > 文章正文
 
江苏:高三二模物理、历史、生物三学科评析
2007-4-29 9:53:00 来源: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字体:小 大】

  南京市第一中学 黄诚

  金陵中学 朱焱

  试卷评析:二模考试物理卷,紧扣课本,深刻理解了2007年考试说明,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水平,也为近阶段学生的复习迎考指明了方向。1、选择题相对“一模”提高了要求,难度加大。
单项选择题中失分率较高;2、实验题内容和形式都很常规,但仍然暴露问题,尤其是电学实验学生掌握不好;3、计算题考查全面。特别是根据考纲要求,增加了选做题。并且从题型上设置了推理证明题。学生不大适应,而这恰恰触及了学生的软肋,也是近年考试的热点问题。通过这份试卷,暴露了学生一些问题:①解题无从下手,审题不严谨、解题思路混乱,尤其是最后一题,对运动过程理解不到位,而盲目追求解题方法,这是必须克服的一种现象。②运算能力明显欠缺,答题不够规范,表达过于累赘,详略不够得当。③新型题、实验题、求解能力欠佳。

  复习建议:1、抓住基础,基础知识不仅仅在试卷中会直接以题目的形式出现,同时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基础厚实也是相当重要的;2、重点主干知识一定要做到理解透彻,并注意其变式。高考中大部分分值集中在一些主干知识上,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计算论述题的得分;3、对于实验题,基本实验技能如仪器、仪表的读数考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同时,在书本实验逐一掌握的基础上,注意多种实验方法的组合。对书本中实验仪器的原理要能结合高中物理知识做到尽可能的理解;4、能在考前做一些证明题或说理题的训练,注意证明题的说理逻辑,作答规范;5、在最后的专题复习中,多进行各部分知识的横向联系,逐步通过主动的归纳、汇总,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纵向上也要注意各种解题思维方法的积累和提升;6、最后阶段复习心态的调整对于学科复习也是相当重要,不能急躁,做一题就要完全掌握一题,复习一部分内容就彻底理解,要相信自己付出总是有回报的。

  生物:考查对图表信息应用

  南京二十九中 浦丽华

  试卷分析:二模生物试卷比一模略难,知识覆盖面广,对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⒈ 重视对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从内容来看,涉及到了细胞、代谢、调节、生殖与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环境及生物工程等多方面重要内容;⒉ 注重了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全卷图表信息十分丰富,如第二卷34题,要求分析8种图形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不仅注重了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还凸显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⒊ 重视考察学生的实验素养。全卷有5题涉及教材多个实验内容的考查。有3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建议:⒈处理好“依纲归本”与强化训练的关系。依纲归本,是指按考点温习课本,梳理知识,胸有成竹应对高考。三本生物书涵盖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要抓住提纲,强化平时自己记不住、叫不准的知识,对于一些不常见的专业术语要边看边写。要充分认识到,树高千丈,其源在根,根即课本。强化训练在最后阶段必不可少,要让自己保持实战状态。二者所占时间以6∶4为宜;⒉处理好针对性训练与总结归纳的关系。针对性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题,但是做题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归纳。生物高考试题的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要求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高。因此做题中知识网络的搜集要注意整体性,便于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最后的针对性训练要遵循小题量,大综合的原则。越是临近高考,越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每一道精选题的反思。通过反思,不断促使知识内化并科学建构于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在运用时才能达到触类旁通;⒊处理好主干知识的复习和查漏补缺的关系。在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时间比较紧,考生还是要适当抓住主干的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要抓主干知识,侧重看重点部分。在看的时候要形成网络,建立记忆检索点即关键点。基础好的同学主干方面问题不大,集中最后的精力看剩下薄弱的问题,将主要的内容和遗漏的问题补充好。同时还可以关注课本中一些小资料和课外读这些平时不太关注的内容,这些往往会成为考试当中的一些背景材料,通过熟悉这些资料可能会对考试有所帮助的。

  历史:重基础加强对比分析

  中华中学 历史高级教师 刘亚雄

  试卷分析:综观试卷,单选题有以下几个特点:⑴重视基础知识再认再现,如1、2、4、15、18、21题是教材中的原文;⑵以材料形式出现的单选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感悟力和理解力;如3、8、10、11题;⑶ 组合答案的单选题占了;四分之一量,如5、7、12、14、21、22题,该题型要懂得使用排除法和首尾法等答题技巧;⑷对相同、相近、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教材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且深入的理解把握;如6、9、14、12、19、22题等。材料题和问答题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在基础平和中体现能力的考查;⑵热点问题教材化、专题化;⑶渗透新课程的知识; 如24题,儒家思想的问题,学生不生疏,是教材主干知识,以专题形式呈现,有新课程的影子,而答案是教材里的内容。再如问答题27题,切入点是农业问题,是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说明农业发展的表现并归纳和概括农业的特点,体现了历史的结论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历史素养,而春秋、隋唐和明清的纵横带有浓厚的专题特色,题目的落脚点答案都在教材中能找到。

  复习建议:试卷的特点体现了命题人的目的,要求学生在最后的宝贵的高考复习冲刺中回归教材,重视教材。这一命题目的和近几年来江苏命题思路是吻合的。因此,南京市历史高考“二模”试卷有较好的导向性。为此,特建议如下:1、以福建招生考试网纲为复习的依据,回归教材。具体做法就是逐条清理《福建招生考试网纲》的内容,抓好查漏补缺工作;切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基础知识是思考、理解各种问题的基本依据。离开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2、继续完成二轮专题复习,纵向梳理,横向联系,搭建知识的框架、线索,进一步形成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3、每天动笔做习题;五本书综合的单选题每天做23题,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每天做一道问答题,要注意问答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